来源时间为:2025-09-11
?
?
?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九江市
“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九江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
?
?
2022年8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努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省社会经济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五年,也是九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高效协同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关键五年。《九江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以国家、省相关政策及规划为指导,按照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切实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十四五”时期九江市交通运输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重要依据,是指导今后五年九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综合交通网络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公路通车总里程23996公里,其中国省道里程178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690公里,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都九高速鄱阳湖二桥项目建成并通车。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0123.22公里,湖口县、武宁县和瑞昌市均获得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铁路方面,九江市域铁路总里程数535公里,其中高铁里程数142公里;衢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合安九铁路正在建设,昌九客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水运方面,航道总里程902公里,一级航道里程达152公里,二级航道91公里。九江港港口完工15个码头泊位,建成九江港瑞昌港区梁公堤作业区新洋丰肥业生产基地码头、九江港瑞昌港区华中国际木业有限公司木材专用码头等,新增年设计通过能力1994.7万吨、65万标箱。
机场方面,庐山机场已完成复航工作。
管道运输方面,目前已建成九昌樟成品油输油管道110公里,原油运输管道黄梅—九江支线约12公里,天然气管道338公里,川气东送江西专线约8公里、江西省天然气管网约220公里、西气东输二线约110公里。
(二)交通枢纽建设稳步发展。
截至2020年底,九江市拥有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4个,三级客运站10个,四级客运站7个,五级客运站7个,简易站154个,招呼站5个。建有公交场站43个,停车位1298个,公交停靠站点2360个,其中港湾式公交站点371个,招呼站680个。
(三)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客运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年客运量6449万人。从事省际客运运输车辆77台、市际客运运输车辆113台、县际客运运输车辆275台,出租车辆2707台。城市公交营运线路达到199条,公共汽车标准运营车数1376标台,城区所有公交车可实现扫码乘车;建制村通客车全面铺开,覆盖率达100。全市共有12个客运站接入江西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九江至昌北机场定制客运专线开展了“车票 门票”、“车票 宾馆”等多种延伸服务。
货运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年货运量18490万吨,全市社会物流总额9068.18亿元。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43家,营运车辆762台;从事普货运输车辆19376台,拥有车辆数在100台以上的企业有27家。
服务产业配套有力。维修企业接入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一、二类维修企业覆盖率分别达100、98。开展出租汽车行业治理和服务品质提升行动。执行客运班线“线长制”,落实危货运输电子运单制度,推进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
(四)交通改革监管力度加强。
有序开展交管、运管、高速交警等单位联合执法行动,全市共查处各类运政案件近2000件,出动执法人员6.5万余人,检测货运车辆98万余辆,查处货运超限超载车辆2000余辆,卸载超限货物4万多吨。持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力度,2020全年共监督公路项目34个400.25公里、桥梁项目11座1359延米。强化港口经营资质监管,取缔非法码头29座。提升危货运输管理,建成了赣北首个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中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逐项推进交通行业“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开展营商环境交通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
(五)绿色交通工作扎实推进。
积极响应省“三净方案”工作要求。“净空”方面,淘汰老旧柴油车4995辆,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增长至376辆。“净水”方面,港口码头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管理制度,船舶污染物实现全程有效监控。“净尘”方面,加强了渣土运输车覆盖装置加装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对渣土运输车加装覆盖装置业务的维修企业改装能力进行了逐一审核认定。
努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沿江各县(市、区)共拆除非法码头74座87个泊位;开展了沿江“小散低”码头整治整合提升工程,拆除沿江33个“小散低”泊位。
(六)智慧交通建设亮点突出。
建成九江市智能交通综合指挥集成平台,并成功对接公安部门天网系统,实现城区主要道路的动态监控。完成“九江市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与“江西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建立全市76所驾培机构的信息台账,及时将从业资格考场视频监控与省监控指挥平台对接。
虽然“十三五”期间九江交通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市域综合交通“有而不强、联而不密、通而不便”,影响了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效能的充分发挥和社会公众的获得感。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九江运输发展动能不足,须强化向东通往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向西通往长沙、武汉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新通道。二是福银高速现状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的增长;过江通道需要扩能,市域西部缺乏东西向高速公路联系,且缺乏普通干线公路对高速公路进行有效支撑。三是市域存在区域性铁路网空白,缺乏与沿江地区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四是九江机场周边交通不便,沿途地理环境复杂,路况较差。五是运输方式发展不均衡,铁路、水运等长距离、大运量和低排放、高能效的技术经济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六是多层次、多方式、一体化的都市城际客运交通体系尚不完善。
九江策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着力构建循环畅通、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优化人民满意的运输服务供给,促进物流运输更加通畅,推动经济、城乡交通更加融合。着力强化科学高效的交通运输治理,在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法治交通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
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联动昌九工业走廊,重点打造好沿江和昌九“T”型经济带;加快沿江码头资源整合,优化港区功能配置,推进彭湖板块、赤码板块等公用码头建设,抓好货物仓储、专线铁路、专用管网和物流企业的建设,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坚持全省“一盘棋”,围绕“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全省区域发展大格局,进一步加强开放大通道及支点门户、开放平台建设,强化“南下”“东进”“长江航运”三条大通道。
以人民为中心,以广大民众的诉求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提供更高水平客货运输服务上再上新台阶,建立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系统;构建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物流服务系统。同时,结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面影响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实际,推动交通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加快新基建与传统建的融合发展,为未来交通发展奠定基础。
(二)需求预测。
预计到2025年,全市客运总量约9183.34万人,其中公路客运量约7200万人次,铁路客运量约1900万人次;全市货运总量约2.5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占比最大,约2.12亿吨。客货运输需求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小汽车出行占比越来越大,营运性客运出行相对缩减。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以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交通强国、一带一路、交通强省、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及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等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推动九江交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高位发展。服务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服务省内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乡村振兴和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着眼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加快构建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提升与中部地区核心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和省内各设区市等周边地区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稳固和提升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地位。
区域统筹,融合发展。充分响应大南昌都市圈战略要求,统筹谋划区域交通一体化衔接,实现由传统的“行政区独立发展”向“面向服务区域的统一供给”转变。通过城际铁路、高快路网建设,强化都市圈各板块联系,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辐射能级。提升区域枢纽设施面向都市圈各板块的服务能力,强化机场、港口等区域枢纽设施与轨道、路网的衔接融合。
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将先进理念、制度、政策和科技手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推动交通运输向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提升交通运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交通干线网络与交通枢纽节点的衔接,注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统筹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注重综合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城镇空间、产业布局的衔接,提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关注民生交通,注重资源公平与设施共享,满足各类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行业队伍建设,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
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技术、制度、模式和组织创新,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各环节,提高资源集约节约能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探索绿色交通发展道路,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优先发展绿色交通方式,引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
。
到2025年,九江成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辐射周边、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基本形成“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大运输”的四通八达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引领港产城协调发展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实现由强自身向强支撑转型提升。
网络覆盖通达水平显著提升。公路方面,“七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骨架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重要通道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八纵七横十二联”国省干线路网基本形成,至2025年,新(改)建里程约176公里,其中新增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96.7公里,新增二级公路79.3公里,国道一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27.44;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81.98。路面改造里程453公里,国省干线好路率(MQI)85以上。县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超过70,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6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比例不低于75。机场方面,全面启动瑞昌机场、共青城机场、修水机场、都昌机场等6个通用机场建设及前期研究工作,支撑全省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和服务九江经济社会发展。铁路方面,构建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长三角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