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驾校 >> 学车技巧 >> 正文

数字化的上海,有点帅!

2023/10/26 10:44:57 来原:本站原创 次点击45次 标签:上海徐汇学车

者陆梓华在徐汇中学报道

火星车自由度虚拟空间感知实验室

“慢”到等待转入珊瑚基因的大肠杆菌在培养皿上完成画作,“快”到驾驶高铁列车和波音飞机日行千里;“下”至通过编程遥控机器人潜入水中探秘,“上”至根据雷达图操纵火星车寻找飞船黑匣子,完成一场火星救援……在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徐汇中学,踏进砺行楼,犹如穿越时空,走进一个有魔法的世界。

“会研究的学生,最聪慧!”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介绍,目前,在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支持下,学校建立了22个实验室,涵盖生物工程、交通工程、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不同领域,构建成一个真正的“校园研究场”,为学生开辟了无限的探索时空。

模拟高铁驾驶

轨道驾驶实验室内,“和谐号”高铁模拟驾驶舱完全“1:1”仿真而建。“列车前方到站,松江南站……”随着播报声起,高一(6)班男生李鹤辰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拉动操作杆,让列车缓缓减速。同班男生徐沣则帮他一起盯着车速表。终于,列车不偏不倚在蓝色停车标志前,成功!徐沣觉得,每一次模拟驾驶,除了体验风驰电掣的快感,更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

水下机器人智能自动驾驶实验室

5楼一整层楼面由环境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安全、微生物工程、生物信息5个实验室组成,也成为同学们探秘生物王国的乐园。生物信息实验室内,生物老师高倩正在指导高一学生学习使用专业软件。男生周梓津的屏幕上,出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树枝”,原来,那是他用PYMOL软件绘制的一截“肽链”,未来,他要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蛋白质分子三维结构图。周梓津坦言:“一开始我很难搞清楚什么蛋白质结构模型,现在用电脑将抽象的分子可视化,就容易理解多了。”

“数字化手段可以让一些知识的难点,有了更直观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走入微观世界。”高倩说。

数字技术让校园生活更安全方便

记者易蓉在上海交通大学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小区食堂里的“食堂指数”可以实时更新

研究组开组会,线上预约图书馆空间;校园车站扫码微信预约,无人小巴缓缓来接驳;400间直播教室随时待命,能够支持校内外各2000人同时在线……在上海交通大学,一系列数字技术撑起一张网,让校园生活更加便利、高效、安全。

前几天,上海交大校内的新冠疫苗接种点迎来络绎不绝的预约师生,登记、接种、留观井然有序。记者在霍英东体育场接种点看到,留观区出入口都贴着二维码,师生完成留观扫码打卡离开。原来,这是上海交大网络信息中心推出的“V卡”签到功能,扫码打卡留观时间一目了然。上课出勤不用再点名,社团活动不用再手动统计,建小组、做统计、出报表,这张虚拟卡已是校园生活的得力助手。

V卡打卡系统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许多疫情期间延续而来的功能也带来了便利。不到上午11时,闵行、徐汇2校区11间食堂陆续开门迎客,哪个食堂人少一些?闵行四餐已经有99位食客,一共开放1354个座位……由学校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实时就餐指数数据每10秒自动更新,引导大家分流错峰就餐。

行驶在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无人巴士

校园巴士运营到哪儿了?学校研发的掌上智慧交通服务可实时现实车辆动态,精准识别最近站点和到车时间,校园巴士、地铁站接驳公交、校区间通勤班车皆有覆盖。由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杨明教授团队与青飞智能联合研制的无人驾驶小巴也在校园里试运行,扫码就能“约车接驾”。嘀嘀,嘀嘀,圆头圆脑的黑白色小巴稳稳驶来,遇到穿行马路的行人很“绅士”地缓缓停下。

就在这个月,上海交大成为全国首个校园网与运营商5G网融合的高校,推出师生专属5G-SIM卡,实现安全、高速访问校内各类资源的目标,建设高速、泛在的校园网应用。

数字化窥见未来社区长啥样

记者张炯强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报道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

走进阜新路200号——最新数字化技术把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对门一个占地100平方米的废品回收站里,变成了“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它是同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合作成立的科研转化平台,专门研究社区生活方式更新。在这个实验室引领下,短短两年间,一条未来生活原型街出现了。

原型街位于四平路1028弄——隐身于老旧居民区,这条长不足200米、宽约7米的内街之上,原本五金商店、建材店、杂货铺混杂一处,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探索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实验室。“声音X实验室”“新材料实验室”……“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在原型街上引入十多个“未来生活实验室”,包括未来办公、未来娱乐、来厨房、未来出行等。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

1028型原型街还只是一个起点,它通过大数据、无线网络、人工智能对周边居民进行一个精准测试: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获取改造场所的人群构成、人流行为、交互与停留等信息,分析改造对周边人群的行为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领导、管理者、居民等多个相关利益方做需求与痛点的分析,获取最佳的未来城市空间改造方案。说到底,是用数字化来规划我们的城市。

2035年,人们的吃、穿、住、用、行会发生哪些变化?一间间原型实验室,让我们预见未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介绍,这里已经开始诞生城市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技术,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范本。

记者了解,“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聚焦城市交通、智慧生活、社区营造等重点领域,将作为样板,融入赤峰路改造中。来自同济大学和杨浦区的消息,整个环同济产业区都将打造成未来生活原型街,成为上海科创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

新型农民体验手机种地

记者马亚宁在崇明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报道

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

手机屏幕里出现一只小鸟,在梨园的水泥路上走,曹宇锋仔细一看,“这只鸟受伤了,应该是腿部。”放下手机,她奔园子里小鸟的落脚处走去。

曹宇锋是这个梨园的女主人,她正在用手机查看整个园区。160亩的梨园,一草一木,几乎都在16个摄像头的眼里。她所在的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在上海市崇明岛西北角,是上海市首个盒马村。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她,在熟悉的土地上发现了一个数字新世界,“我是新型农民,用数字化种地”。

无人值守果园机器人,在田埂上穿梭;无人机不仅可以低空施药,还负责精准测绘;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水、肥合理配比;农事记录仪、施肥机、除草机、气象站、摄像头及多个感应器,分布在田间地头……

曹宇锋的梨园,如同一个超现实的AI 农业“试验田”。2019年12月盒马与上海市崇明区达成战略合作后,首个重要的落地项目——上海市首家“盒马村”去年建成。据估算,数字化种梨亩产将超过1.5万元,而且极大地缓解劳动强度,比如无人机施药,同样一片梨树园,以前至少需要四名熟手操作半个小时,现在两名产业工人操作无人机,只需要2分钟。

据介绍,“盒马村”是崇明区首家阿里数字农业基地。以此为试点也是起点,数字农业新模式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据介绍,阿里巴巴将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建立农业大数据,让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就有数字化的系统、设备支持,有标准可依,在农村形成数字生态体系。

上一页  [1] [2] 

上海驾校

驾校介绍

上海学车

学车须知

科目类别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学车技巧
驾照考试
驾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