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驾校 >> 驾校 >> 正文

学车真的能互联网化了?这些创业者说还没到时候

2016/11/24 2:59:04 来原:本站原创 次点击586次 标签:上海驾校学车

萌萌学车的破产似乎意味着相比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互联网驾考这个行业,怎样改进服务质量是更重要的痛点。那些自带重资产的“互联网驾校”,反而活得更好。

·2016/11/2307:30

来源:界面新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点开互联网学车平台“萌萌学车”的主页,你还能看到闪闪发光的背景图以及“本地班5999元,含考试费、一对一教学”的广告宣传语。

页面正上方,“腾讯系创业风云榜入围企业”的称号似乎意味着这家创业公司拥有不错的前景。

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11月1日,萌萌学车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多方努力筹资失败”,正式宣布破产,并开始申请破产程序。其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办公室在当天下午也已人去楼空,门外贴着一张写着“已搬”的A4纸。

萌萌学车的破产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公告中提到,部分未完成课程的学员暂时需要自己承担相应费用;而尚未获得工资的教练和工作人员,也需要等到破产清算程序结束后才能拿到工资。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萌萌学车CEO张泽涛表示,在公司运营失败的过程中,自己负最大责任,将通过变卖资产和向亲朋筹集资金的方式,来弥补目前约两百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

在互联网学车行业中,萌萌学车并不是第一家倒闭的公司,而且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家。

政策宽松机会来临

这个新兴的行业,伴随着政策的放松,在近年开始飞速发展。但过多玩家的涌入,难免会带来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未经推敲的公司被市场所否定,开始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作为O2O行业中的一部分,整体行业的衰退使得覆巢之下无完卵。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互联网学车的发展开始走向转折点。从业者们需要找到新的路线以求存。

互联网学车的行业春风,从2014年末开始慢慢刮起。

2014年11月,媒体披露了公安部正在调研驾考改革的消息。2015年4月,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办主任座谈会上公布,将在年内展开“自学直考”试点工作。这意味着人们从此有机会绕开驾校,直接到车管所报名参加驾照考试。

到了2015年12月,公安部及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让全面“自学直考”成为现实。2016年4月,《关于机动车驾驶证自学直考试点的公告》正式实施。互联网学车平台们也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普及。

根据统计,2015年全国参加驾考的人数是3000万,驾驶培训行业的体量至少是每年1000亿元。这本应是一个足够广阔的市场,但在过往,市场基本全部由传统驾校所把控,且未得到足够的开发。

在传统的驾培行业中,驾校所有的是代表着从业资格的牌照,以及供学员练车的场地;而教练车则归教练个人所有。尽管有部分教练与驾校签订了雇佣合同,以驾校员工的身份存在;但大部分教练还是通过挂靠的形式提供培训服务。他们与驾校之间并不存在雇佣关系,在承担全部成本的同时,以学员的部分学费作为自己的收入。

这种关系是传统驾培乱象丛生的根源之一。没有雇佣关系的约束,教练吃拿卡要、言语骚扰、教学随意等问题屡有出现,使得传统驾校的用户体验极差。

互联网学车平台的出现开始改变原先的状况。在此类大多数的平台中,学员可以自己选择教练,同时按照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的时间,而不需要听从驾校的统一垄断式指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驾培过程中学员的体验,因此学车平台进一步受到了学员的欢迎。

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开始看重这一片市场。在IT桔子中搜索“驾校”“学车”等关键词后,界面新闻记者发现,相关的创业公司数量已经超过100家。

但在传统的驾培生态链条中,所涉及到的只有驾校、教练、学员三方。作为第四方的互联网来说,如何切入这个链条,不同的创业公司选择的打法不尽相同。

倒在价格战面前的“轻模式”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的采访时,张泽涛用“焦头烂额”来形容自己最近的状态。

创立萌萌学车之初,张泽涛本希望能成为行业中的新兴力量,重新定义驾培模式。

“我所看到的,是滴滴打车掀起的O2O浪潮。”曾经在腾讯任职的张泽涛,首先采用的还是互联网思维。当时,他希望能够在这波浪潮之中发掘尚未被开发的细分领域。在高频和中频领域分别都被占据之下,他找到了低频的驾培行业,为其披上了O2O的外衣。

“这并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入口,”张泽涛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只要找到一辆车、一个教练和一块场地,就可以运营。”

有着和张泽涛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少,很快,市面上出现了超过百家的互联网学车平台。

张泽涛的这一设想表现出,他当时对于驾培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入:他更想做的是O2O,驾培只是他选择的一个入口。这也许就已经奠定了萌萌学车之后的惨淡结局。

萌萌学车的运营模式十分轻:公司与驾校以及教练签订合作协议,并通过平台与之对接,导流报名信息。公司本身并不直接“拥有”驾校或教练。

“注册成为用户后,学员就可以通过它们的APP直接预约教练一对一学车,不需要通过驾校。和教练之间的收费方式是以小时计费,一般是一百元左右一个小时的样子。”一名曾经使用过萌萌学车的学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萌萌学车的这种模式赢得了不少用户的欢心,因为它大大缩短了用户学车的流程,同时使得用户能够自由操配时间。

“像我们平时上班,不一定能够挤出时间来学车,它们这种方式其实是可以让我们更灵活地来安排时间。”上述学员说。

另外,价格优势也是不少用户选择萌萌学车的原因。上述学员表示,一般而言,在萌萌学车上完成一套考证流程的价格大约在4000元-5000元之间,比传统驾校的收费要便宜至少1000元。这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

灵活化的安排以及低廉的价格是萌萌学车占领市场的两大法宝。但在此之外,它们再也未能为用户提供其他的差异性服务。面对蜂拥而至的竞争对手,在业务拓展的初期,萌萌学车就不得不效仿其他的O2O平台,走上打价格战的老路。

2015年8月,为了吸引更多的学员,萌萌学车改变了原有的按时收费的模式,推出了“3800元包过班”的低价服务。这迅速为其带来了超过300名学员,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困难。

“当时我们评估错了,以为每个学员在20个-25个学时后就可以拿到驾照。”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张泽涛回忆称。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员们的学习时间超出了预估,有的甚至会长达40个-50个小时,这使得萌萌学车的成本远超学费收入。很快,张泽涛不得不对“3800元包过班”做出修正,如限制学习时长等。

一名与萌萌学车合作的教练曾经这么形容“3800元包过班”:“不清楚为什么他们价格那么低,但估计他们很难赚钱。”

张泽涛同样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之后又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整体收入,但驾培本身的低频性使得他的扩张很难开展。O2O泡沫的破灭与资本寒冬的出现,则使得萌萌学车在融资上遇到困难。最终,难以为继的萌萌学车只能接受破产的结局。

“这种纯线上的模式走不通。”另一家学车平台“猪兼强”的联合创始人蔡勇劲如此评价萌萌学车和其他学车平台的“轻模式”。

没有资本玩不转的“重模式”

成立于2014年9月的猪兼强,在开始之初也是走导流平台的模式;但在几个月的经营后,他开始反思这一模式。

在创立猪兼强之前,蔡勇劲有过多年的零售和电商经验。标志着O2O浪潮起点的“千团大战”,蔡勇劲也曾经参与过。

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猪兼强原先的模式走了几个月后,我就觉得不太对劲。”

O2O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户与服务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导流平台的作用就在于打通这种不对称带来的障碍。但蔡勇劲觉得,对于驾培来说,这种不对称并不存在。

传统而言,用户在确定选择哪个驾校之前,往往会在自己生活圈内咨询多个驾校进行咨询,之后再决定选择哪个驾校。这个过程完成后,信息不通的问题也被解决。

“所以信息不对称在这个行业中其实是个伪命题。”他说,纯线上平台只是在原有的产业链中硬插入一个环节,反而会带来新的麻烦,并没有特别价值,而且容易被取代。

推倒旧的轻模式后,蔡勇劲带着猪兼强走向了另一个方向,用自营驾校的重模式来开拓市场。从2015年1月开始,他和两个合伙人一道筹集了一笔资金,以数百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家驾校,开始了新的开拓。

之所以说猪兼强的模式新,是因为在以往的O2O行业中,很少有公司会选择持有线下资产。一旦经营不善,线下资产可能会成为公司的拖累。但蔡勇劲觉得,做学车平台需要有自己的驾校。

“本质上,学车还是一个服务业。”他表示,“学员到驾校来,为的是获得教练提供的服务。”

在传统的线下驾校中,由于教练和驾校之间没有牢固的关系,因此服务质量没有保证。蔡勇劲想到的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驾校,并将教练变成平台的一部分,来确保他们的服务水平。

走一条新路,难免会迷失。在转型之初,猪兼强遇到过不少挫折。买驾校需要买场地,之后还需要搞建设,一下子,猪兼强变得像是一个工程公司,不熟悉具体情况的他们一下子投入了数千万元,才完成这些工作。

对此,蔡勇劲说:“没资本是玩不转这一行的。”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的他,不像年轻创业者一样,事事以热血为先。在商言商,他看到的是更为残酷的一面。

在目前猪兼强的自营驾校中,教练由平台

[1] [2]  下一页

上海驾校

驾校介绍

上海学车

学车须知

科目类别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学车技巧
驾照考试
驾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