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驾校 >> 学车技巧 >> 正文

赣榆区人民政府

2025/10/19 22:54:31 来原:本站原创 次点击3次 标签:南京学车

来源时间为:2025-10-16

10月15日上午,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举办,我区“信义大娘”王召荣荣登孝老爱亲类别“中国好人”榜单,是我区第31名“中国好人”。

王召荣,女,1956年10月出生,海头镇义合村人。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19年的坚守与奉献,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刻进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小叔子因病离世、弟媳失联,年仅2岁的侄女闫梦迪沦为孤儿时,她毅然扛起抚养重任,以超越血脉的亲情,助侄女从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考入大学的优秀青年,用行动诠释了“长嫂如母”的深沉大爱。

不负所托,扛起家庭重担

2006年,王召荣的小叔子因肝癌去世,临终前,躺在病床上的他紧紧拉住王召荣的手,满含牵挂地说:“大嫂,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不到两岁的小梦迪,我想把她托付给你,以后就拜托你把她抚养成人了。”面对小叔子的临终嘱托,看着侄女可爱的小脸蛋,王召荣毫不犹豫地说:“你放心,只要我活着,就一定把孩子抚养成人,让她吃饱穿暖、好好读书!”那时,梦迪的母亲已经离开家庭,杳无音信。从此,照顾这个幼小的孩子成了王召荣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一句承诺,成了王召荣此后19年的行动准则。料理完小叔子的后事,她第一时间把小梦迪接到自己家中,为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冲好温热的奶粉,轻声细语地安抚:“梦迪不怕,以后大娘就是你妈,这里就是你的家。”从那天起,她多了一个“母亲”的身份,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梦迪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步入校园、备战高考,梦迪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王召荣都从未缺席。幼儿园的入园登记、小学的家长会、中学的学业交流,她总是提前到场,仔细向老师了解梦迪的情况;遇到梦迪犯错或成绩下滑,没读过多少书的她,会用最朴实的道理耐心引导,教孩子明事理、走正道,鼓励她做乐观向上、心怀善意的人。

在王召荣心里,“孝老爱亲”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亲人的不离不弃,是对承诺的坚守到底。她常说:“都是一家人,哪能看着孩子没人管?只要我有一口饭,就绝不会饿着梦迪。”这份朴素的信念,支撑着她走过了无数个艰难的日夜。

悉心培育,浇灌希望之花

没有文化的王召荣,却比谁都明白“育人先育德”的道理。她把对侄女的爱,藏在日常的言传身教里:教梦迪懂礼貌,见了邻居要主动问好;教梦迪爱劳动,放学回家要帮着扫地、洗碗;教梦迪有爱心,看到流浪的小猫小狗,要记得给点食物。每当梦迪犯错,她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坐在孩子身边,用村里的真实事例、通俗的道理,一点点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正不足;要是梦迪考试成绩下滑,她会陪着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她“一次考不好没关系,只要肯努力,下次一定能进步”,从不给孩子施加压力。

在生活上,王召荣更是把最好的都留给了梦迪。家里的鸡蛋、牛奶,她总先塞给梦迪;过年买新衣服,她给梦迪挑质量好、款式新的,自己却好几年不添一件新衣;梦迪学习需要的文具、书籍,她从不犹豫,哪怕自己多打几份零工,也绝不会让梦迪比别的孩子少一样东西。

随着梦迪升入高中,学业压力越来越大,王召荣的关怀也愈发细致。她怕梦迪在学校吃不好,每周都会提前买好新鲜的肉和蔬菜,精心做好梦迪爱吃的红烧肉、炒青菜,骑着电动车赶十几里路送到学校;她怕梦迪学习跟不上,每周都会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详细询问梦迪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哪怕只是听老师说一句“梦迪最近很努力”,她也能安心好几天。高考结束后,她发现梦迪因为近视常常揉眼睛,担心影响日后生活,便拿出自己打零工攒下的5000元钱,带着梦迪去市区眼科医院做了激光手术;知道梦迪上大学后需要驾照,她又主动联系驾校,帮梦迪报了名,还反复叮嘱“学车要注意安全,别着急”。

王召荣的爱,不仅温暖了梦迪,也感染了家里的每一个人。她的两个儿子和儿媳,从未因家里多了一个“妹妹”而抱怨,反而把梦迪当成亲妹妹一样疼爱:高三那年,大嫂主动承担了梦迪8000元的学费;梦迪考上大学后,哥哥嫂嫂又主动分担了一部分学费和生活费。一家人相互扶持、其乐融融,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模范家庭。

传承家风,倡树文明乡风

王召荣重视教育,也影响了梦迪。她常跟梦迪说:“大娘没读过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好,但我知道,好好读书能改变命运,能让你过好日子。”这句话,成了梦迪学习的动力。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初中毕业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全区排名第一的赣榆高级中学;2023年高考,她不负众望,以576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广州大学统计学专业。

填报志愿时,梦迪特意征求了二哥的意见——王召荣的二儿子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家里的“学霸”。“二哥说统计学涉及数学和计算机,是我感兴趣的领域,而且就业率也不错,我就选了这个专业。”梦迪说,“我想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找份好工作,早点经济独立,好好孝敬大娘。”

如今,梦迪已步入大学校园。她没有忘记大娘的嘱托,一边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努力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去年寒假回家,她用自己攒下的钱,给王召荣买了一件羽绒服,腼腆地递到大娘手里:“大娘,您平时省吃俭用供我上学,都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这件衣服您穿上试试,暖和。”王召荣接过衣服,摸了又摸,嘴上嗔怪孩子“乱花钱”,眼眶却红了,她穿着新衣服,拉着梦迪的手,逢人就说:“这是我家梦迪给我买的,我这侄女,比亲闺女还贴心!”

随着年龄增长,王召荣的股骨头坏死病情加重。暑假里,梦迪主动回家照顾大娘,包揽家务之余还报名村里的“爱心暑托班”,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面对旁人的关心,她笑着说:“当年大娘供我读书不容易,现在我也想帮助其他孩子。”从勤奋学子到志愿者,再到贴心晚辈,梦迪正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大娘的爱心,让这份温暖继续传递。

“王召荣含辛茹苦抚养侄女”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作为好人模范,她还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百姓故事会”“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走村入户倡导文明新风;在道德讲堂自己的家风故事,用朴实言行感染乡邻,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榜样。

邻里称赞,传递温暖力量

王召荣抚养侄女的事迹,在义合村早已家喻户晓,成了村民们口中的美谈。提起她,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孝老爱亲的好榜样”。

村会计每次去看望梦迪,都能看到温馨的一幕:“只要我们一进门,梦迪就会害羞地靠在王召荣身边,眼睛里满是笑意。问她过得怎么样,她总说‘大娘一家人对我特别好,我过得很开心’。能看出,这孩子是真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王召荣当成了亲妈。”

住在王召荣隔壁的大娘,更是亲眼见证了这19年的温情:“我每天都能听到梦迪喊‘大娘’,一天都不停歇。小时候,除了上学,梦迪就跟着王召荣赶集、买菜,形影不离;梦迪上大学之前,王召荣又是带她做眼睛手术,又是帮她报驾校,比对亲生女儿还上心!这样的好大娘,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时代年轮更迭不休,好人精神永不过时,向好人学习、向好人致敬!(朱代桂张爱文吴苏红)

上海驾校

驾校介绍

上海学车

学车须知

科目类别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学车技巧
驾照考试
驾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