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9-24
航母也“下饺子”,中国5航母阵容何时形成?为什么要不停的造?
2025-09-2421:25:49来源:
河南
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几年,咱们中国的航母,真的有点像“下饺子”。刚搞定辽宁舰,山东舰又服役了,福建舰也马上要上岗。
很多人就好奇:怎么还在造?造这么多干嘛?三艘还不够用?而官方还说未来要搞六艘,这就更让人想问了:是咱们贪多,还是有啥别人不知道的计划?
三锅八分钟:福建舰“煮熟了”没?
先说个大家都能懂的事儿:造航母这事,就像煮饺子,不光是扔进锅里就完了。你得煮熟、煮透,还得尝尝是不是“能吃”。福建舰现在,就到了“出锅前最后翻一遍”的阶段。
这艘福建舰,2022年6月17日才下水,说白了,那时候还算是个“半成品”——外形有了,但里面那一堆系统还没装好,很多关键设备也没调试。
真正开始“动起来”的节点是2024年5月1日早上八点,它第一次从上海江南造船厂出海,搞了一次8天的试航,回来之后,基本功能都查了一遍,比如动力系统、电力系统这些“心脏和血管”是不是好使。
试完之后怎么样?官方话说得很保守,“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懂的人都知道,这相当于医院体检报告写的“各项指标正常”。下一步,就是更高级的测试。
所以你会发现,从2024年5月到2025年9月,福建舰一共跑了9次海试。每次都像是在升级打怪,一关一关往上走。
尤其第九次,还特别关键,因为它直接穿越台湾海峡去了南海,离开熟悉的东海、黄海,第一次到陌生海域去试验。这意味着啥?就像一个学车的人,前八次都是在驾校绕圈,第九次直接上高速,还得跑长途。
这个动作,其实很像当年山东舰的“毕业大考”。2019年11月14日,山东舰也是第九次试航,穿过台湾海峡去南海,转了一圈回来,一个月后在三亚正式入列。
现在福建舰也这么走,基本可以猜到,它这回八成就是准备“正式上岗”了。
那问题来了,福建舰有啥本事?值不值得这么期待?
简单说三个字:弹!射!型!
前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用的是“滑跃起飞”,就是飞机自己加速,像滑滑梯那样冲出去。
这有个问题:起飞距离长、架次少、天气限制大。而福建舰搞的是“电磁弹射”,就像航母上装了“弹弓”,直接把飞机甩出去。不管飞机重不重、风大不大,都能起飞,而且更省油。
这技术有多难?现在全世界真正搞定的,就美国的福特号和中国的福建舰。而且福建舰还用了“中压直流电磁弹射”,比福特号的老版本还先进一代。
更关键的是,它不仅弹射系统厉害,连“弹”也升级了。现在搭配的舰载机,包括歼-35隐形战斗机、歼-15T重型战机、空警-600预警机这些“硬货”,加起来叫“航母五件套”——打得远、看得远、防得住。跟之前辽宁舰上的那些老型号相比,不是一个档次。
那现在是不是已经“能打”了?其实海试第九次的核心,就是在做“舰机融合测试”——简单说,就是看看这艘航母和飞机配不配,能不能高效起降,能不能互相不添乱。能跑完这一关,基本就说明这艘船从“航母模型”变成了“战斗平台”。
所以你看,这一轮测试,不只是把福建舰“煮熟了”,而且是煮到了能端上战场的地步。它不是“差不多就行了”,而是一步一步,做到了“吃得下、咽得稳、还能撑场子”。
但你要是觉得“煮好了就吃完了”,那就错了。真正的问题是——这只是第一锅。
大海烧水,怎么能只煮三个饺子?
根据央视网2018年6月25日报道,中国早在数年前便提出,到2030年前后将形成6个航母战斗群,其中包括4艘常规动力航母和2艘核动力航母,并预测由上海、大连等船厂分头建造。
这一目标并非空中楼阁。目前,中国已有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在列或即将入列,且造船体系、舰员体系和舰载机体系配套不断完善。
福建舰的建造节奏正是“体系能力”的体现。它大量借鉴了山东舰成熟技术,动力依旧采用蒸汽系统,但在弹射系统、飞行甲板、电磁阻拦等核心领域全面升级。
一艘航母背后要有属舰编队、补给舰体系和舰载航空联队共同协同。这也是福建舰频繁海试、舰机融合训练密集推进的关键目的——不是为了“展示国力”,而是要“真正能打”。
维护、训练、部署、作战,这四项功能需要不止三艘航母轮换配置。根据福建舰建造进度与强军“三步走”战略契合节点,到2027年前,中国必须完成首轮航母体系化部署,才能满足现代化海军的日常轮训与战备需求。
这也解释了为何要不停地造。现代战争已从“拼平台”变成“拼体系”。俄乌冲突暴露出高强度战争下对供应链、制造系统、备份能力的极度依赖。
航母建造体系不仅是前线利器,更是后方保障网络。福建舰的出现,正是对这种全球战争形态变化的回应。
更现实的压力来自地缘环境。我国周边海域广阔、岛礁密布,东南沿海防卫压力大。随着福建舰驶入南海,航母部署能力已初具纵深。下一步若要形成“北护黄渤、南震南海、中控台海”的全域防卫格局,三艘显然不够用。
建多了如何养?造完了怎么练?这些问题早有答案。山东舰在海南三亚军港进行的飞行保障全流程演练已表明,中国海军具备全流程、实战化、高频率航母保障能力。
演练中,舰员分工明确,指挥、燃料、维修、起降一线无缝衔接。甲板上,黄色马甲指挥飞机调运,绿色马甲检查拦阻索,紫色马甲加油充电,红蓝棕各色服装一应俱全。评论员石宏指出,保障环节若出错,航母就成“海上大铁板”,根本无法作战。
航母不但能造、能用、还能练,这才是真正的“烧水开锅”。而饺子煮多少,是看锅的容量,不是看邻桌眼神。
美国煮了11锅?中国要吃饱不抢碗
航母“下饺子”,不只是中国自我需求,也是国际舆论焦点。问题来了,中国这么做,是不是要当“第二个美国”?
答案是: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军事评论员刘和平指出,美国目前有11艘核动力航母,全球部署,战略目标明确。而中国目前仅三艘,其中仅福建舰为弹射型,且采用常规动力,与美国“福特号”级别仍有距离。
但对比其他国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航母大国”。英国只有“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动力系统频出故障;法国的“戴高乐”号老态龙钟;印度虽有两艘,却常年躺港;俄罗斯唯一航母长期维修,处于“泡澡”状态。
也就是说,福建舰一出,中国航母事业进入“电磁弹射时代”。不仅是全球第一艘配备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的常规动力航母,还首次将歼-35与歼-15T舰载机同时配载,具备隐身与重型打击双能力,开创多项世界第一。
福建舰舰载机体系已经实现五件套齐全——隐身战斗机、重型舰载机、电子战机、预警机和反潜直升机一应俱全。军事专家指出,歼-35已在福建舰上进行弹射试飞,说明关键系统运行稳定,航母战斗体系闭环已初步形成。
面对“航母无用论”,福建舰也做出了响亮回应。刘和平分析指出,福建舰出海时间点恰在“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就职”前夕,显示大陆海军在第一岛链内外已具备强大控制力,这种时机选择“颇为耐人寻味”。
航母造来干嘛?答案很简单。就像国防大学杨毅少将说的,中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00多公里海岸线、6000多个岛屿,“为什么不能有航母?”
这话说得实在。航母不是为了炫耀肌肉,而是要守住家门。和平靠守,安全靠打,航母是我们在远海布下的一枚稳定器,是国家利益的移动堡垒。
2025年9月,福建舰穿越台湾海峡进入南海,杭州舰、济南舰伴航,日本海自首次发现福建舰踪迹,外交氛围顿时紧张。福建舰不出声,但方向很明确:去哪里不重要,能去哪才重要。
参考资料
遇上航母时代——写在中国航母入列1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报.2022-09-22
中国海军“下饺子”,2030年或形成6航母战斗群.央视网.2018-06-25
官宣福建舰首次“远航秀”,专家:中国的“三航母时代”指日可待.京报网.2025-09-12
中国航母双线发力!福建舰8次海试冲刺服役,山东舰实战演练“彩虹服”揭秘.直新闻.2025-05-26
福建舰的意义.中国青年网.2024-05-16
刘和平:福建舰横空出世,让“航母无用论”靠边站.直新闻.2024-05-09
我海军少将:中国为什么不能有航母?.200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