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底开始,国家新修订的国标开始逐步实施,又一次搅热了驾校市场。
近日,记者走访武汉驾校时发现,不少创业者盯上“驾校”这块蛋糕,玩起“互联网 驾校”的全新互联网模式,如学员可在网上预约学车时间,教练教学也采用统一标准,将传统挂靠制的驾校合作模式改为直营制等。
一分钟完成网上预约?
昨日,记者来到以互联网思维经营的武汉猪兼强位于江夏的训练场。一个足球场大的场地内,场内十数台教练车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科目二培训,但周围竟没看到学员排队等车。
“这并非因为我们学员少。大家都是通过网上预约学车时间,可错峰安排,很少会需要排队。”湖北猪兼强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帆介绍。
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记者打开手机微信关注猪兼强公众号,按要求填写身份证号等信息后,不到一分钟便完成了网上预约教练和第二天9点的学车时间。
“我现在都是提前在网上和驾校约好学车的时间,来了就直接上车,一学就是一个小时。”住在高新六路的李元杰正在猪兼强驾校进行科目二的学习,“以前听朋友们说,学车时等个把小时才能摸一次车,上车后摸两把方向盘就得换人。”
据介绍,市民除上课时间、教练可自己选择外,在报名和缴费等项目上也更加灵活。市民可直接通过客服电话、微信公众号或官网等方式,进行报名。
“像贷款买车一样,学车也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边学边付。每结束一个课时,学员在网上都会对教练进行评价,其结果将与教练绩效挂钩。”张帆说。
新模式将全城推广?
记者走访发现,除猪兼强外,其他驾校也开始试水触网,如兰剑驾校也采取了网上预约学车时间、按学时分段付款等新动作。不少驾校还与一些手机学车软件公司合作,利用手机APP等网络渠道招揽生源。
“驾校‘触网’是一种趋势。我们附近的驾校也开始效仿,大家都嗅到了‘互联网 ’给驾校市场带来的商机,”张帆说。
截至去年下半年,中国持有驾照人数约2.5亿至2.8亿。参照欧美持照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的75-80,中国至少还有近7亿人具有学车需求。当需求撞上“互联网 ”的热点,促进了驾考O2O发展迅速。“但并非搭上互联网,就是‘互联网 ’,这块蛋糕并不容易吃到嘴里,这个行业是非常接地气的行业,搞纯粹的线上互联网平台是不行的。”张帆强调。
据其介绍,在猪兼强公司成立之初,公司创始团队曾通过开发纯线上驾培网站招揽学员,再将学员介绍给相应的驾校,效果并不理想。“当时接到的投诉率高达20至30,几乎全部都是反映教练态度差、乱收费、服务流程混乱等问题,”张帆介绍,由于公司无法直接管控传统驾校内部服务链条,导致协调处理效率极低,整个学员体验很不理想。
在他看来,“互联网 ”并不是简单的平台思维,而是利用互联网,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运营管理效果,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指导。
目前,猪兼强通过线上线下招揽学员、直营驾校等方式,成功站上了驾考“互联网+”的风口,2015年底正式获得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价格战后,能否有双赢?
记者走访发现,伴随“互联网 ”带来的用户新体验,驾校之间还出现价格战的现象。在武汉猪兼强的宣传册上,“2680元一口价,武汉驾考培训期只要3—4个月”的标语引人注目。与此同时,不少武汉驾校开出的学费也多降至3000元左右。
“有些驾校网上报价太低,我们亏本都做不到这个价。”洪山一家驾校训练场的陈姓教练抱怨道。
“通过标准化管理与数据化控制,我们的成本控制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我们日平均招生量几乎等同一个有近80台车的传统驾校一个月的总数,特别是自去年7月以来,几乎每月报名人数都环比增长50。”张帆说,“通过预约等优化方式,我们场地、车辆利用率比传统驾校要高出不少。”
40岁的王文华曾在另一家大型驾校当过教练,去年跳槽到武汉猪兼强,“虽然收费低了,又没有吃拿卡要,但我的工资上来了。预约错峰学车,让学员学车效率提高,反过来也有利于我的薪酬。而且,这种诚信、透明的方式让我得到了学员的尊重。”
不过,“互联网 ”带来的,不仅仅是甜头,网络的营销传播让不少驾校从“触网”变成“怵网”,张帆提到:“竞争对手的恶意抹黑,都会在网上广泛传播。这对我们的形象、声誉等都会造成影响。”
但张帆仍对“互联网 ”充满信心。“网络会提醒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不能讳疾忌医,一定要抓住‘互联网 ’的机会,就算没有猪兼强,也会有马兼强、牛兼强、龙兼强,因为它代表着一种行业趋势,代表着产业链条在互联网时代的升级转型。”
《武汉驾校玩起“互联网 ”一分钟完成网上预约》相关参考资料:
驾校 预约 软件、驾校科目三预约考试、武汉公交驾校、洛阳驾校网上预约、武汉驾校、滨州驾校考试预约、武汉驾校一点通、山西省驾校考试预约、武汉天马驾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