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7-10
视频制作:记者郭燕群
随着高考结束、暑期到来,不少同学都把学车提上了日程。但驾培市场鱼龙混杂,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套路,轻则多花冤枉钱,重则遭遇“跑路”,白白耽误时间。
7月10日,记者从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了解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整理了超实用的暑假学车避坑指南,帮广大市民避开雷区,顺利开启学车之旅。
这些“招生套路”,第一眼就要警惕
暑假学车本是件开心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醒,牢记这些避坑要点,避开套路,安心练车,顺利拿证不是问题。
警惕一:私下通过个人报名缴费
不轻信第三方中介和教练员花里胡哨的宣传,切勿私下通过扫个人收款二维码、转账等方式将培训费用交给教练员或驾校工作人员等个人账户。
在与驾校签订培训合同时,要认真看清楚培训合同中的缴费金额是否与自己的缴费金额一致,以及合同重要提示,特别是关于退学与退费的条款。
警惕二:承诺“包过”“快速拿证”
第三方中介或教练员,打着“包过”“快速拿证”的旗号招揽学员,先以报名费、考试费为由骗取钱财,再用假成绩单、录取信息等方式拖延,一旦学员察觉要求退款便拉黑消失。
警惕三:收费远低于市场价格
第三方中介或教练员,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报名费吸引在校大学生等学员,在后期培训层层加价,加收名目众多的练车费、考前模拟费及其他费用。
警惕四:承诺“包考试费”
根据有关规定,考试费由学员在公安“12123”APP自行缴纳,驾校无法为学员代缴考试费。如果驾校宣传“包考试费”,后期极有可能存在费用纠纷问题。
警惕五:“优惠立减”“返现”等招生宣传
部分中介代理打着“现场报名立减”“优惠直降”“代金券”“返现”名号,吸引学员报名学车,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学员的学习体验和进度,后期纠纷不断。
择校报名“四步走”,步步为营防套路
截至今年7月10日,除南宁、玉林市外,广西各地已使用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建设的广西机动车驾培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学员提供便捷的线上择校报名、签订电子合同、缴费、资金监管和查询评价的服务。
认准合规备案驾校
报名前可通过“广西驾培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查询备案合规驾校信息;建议学员亲自去驾校实地考察,进入报名大厅现场咨询核实,综合考量选择适合驾校。拒绝低价和代理人员推销。
图为考生正在参加驾考(资料图)。记者卢荻摄(-南国早报)
签订培训服务合同
可要求驾校提供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服务合同(范本)》进行签约,明确培训内容、学时、收费标准、费用支付和争议解决途径等。拒绝签订代理服务协议或由他人代签服务合同。
坚持学费交至驾校对公账户
交费时留意收款人员方身份,确保将学费交至驾校账户,保存好交费转账记录,索取发票或加盖驾校公章收款凭据。拒绝向个人转账交费。
坚持规范计时培训
培训过程中,要求驾校在合规备案训练场地开展实车培训,按规定使用计时终端对培训全过程进行记录,确保培训学时真实有效。拒绝录制虚假视频、伪造学时等学时造假行为。
权益受损?这样维权最有效!
万一遇到问题,别慌,按这几步来:
优先联系平台客服:通过平台报名成功后,遇到任何问题(如费用纠纷、培训质量、服务态度等),建议优先通过广西驾培公共服务平台联系客服。
向驾校负责人反映:若教练员出现未按合同约定培训、额外收费“吃拿卡要”、教学态度恶劣、未使用合规训练场地和车辆、未按规定记录学时等情况,请直接向驾校负责人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