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审判决的广东湛江驾考受贿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除了湛江市车管所原所长受贿22万元被判刑10年外,办案过程中39名涉案考官主动上缴红包达2100余万元更是触目惊心。
日益庞大的驾考市场背后,显露出的一些灰色利益链条乱象饱受群众诟病。
在湛江驾考受贿案中,办案人员发现车管所考官收取红包已成为潜规则,40多名考官和车管所领导卷进这一利益链中。学员集中交钱给驾校教练或领队,或由驾校直接收取学员600元或700元“考试费”,转交考官。只要有考生上场,考官每天都有钱收。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反正每天都能收到,随收随用,自己都记不清收了多少钱。”一个涉案考官在调查笔录中说。
记者采访发现,在已查获的驾考腐败案件中,很多呈现这种窝案特征。河北省石家庄市去年也宣判了一起车管所腐败窝案。石家庄市车管所第三分所从学员信息录入、预约考试到考试通过,关关“雁过拔毛”,其中前所长刘文胜收受40余所驾校的181万元和20余名干警的105万余元贿赂款。
记者近日在多地走访还发现,各地驾校培训费用均呈现快速上涨趋势。据上海环卫驾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驾校学车的价格为9000元,这还不包括考前模拟费以及可能的补考费用。在北京,一些驾校最贵的品种叫“贵宾班”,价格超过1.5万元。
驾考市场种种乱象背后是驾培行业供需状况的畸形。由于驾校审批制的存在,驾校资源的供给处于行政垄断之下,各地严控驾校数量,学车基本上都要排队。专家建议打破驾校审批制度,有效增加驾培市场供给。
此前,针对个别地方车管所腐败案件的情况,公安部决定对驾考工作进行改革。最新消息称,公安部今年将开展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自主预约考试、异地考试等改革试点工作。